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送走孟浩然之后补写的吗?)
时间:2024-11-12 08:10:56 100人浏览
偶然看到一篇论文,说李白的名作《送孟浩然之广陵》“然而这首诗却不是送别之际作的。它是在“孤帆远影碧空尽” 之后, 也 就是孟浩然走了之后才作的。这种情况说明送别诗是可以补作的。”这个观点,很有趣,但也很有问题。
李白的这首诗是送别诗的名篇,全文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送别地点写起,接着写孟浩然出行的目的地,然后写老孟乘舟远去的景象,抒发的是对好友恋恋不舍的惆怅之情。

论文作者断言这首诗是孟浩然走了之后才作的,理由并不充分。
我们知道,唐人送别亲友,有三个习惯动作:折柳送之,设酒饮之,作诗送之。前两个普通人都做得到,后一项是文人雅兴,诗人的必选项。
李白、孟浩然既是好朋友,又都是大唐一流诗人。李白在黄鹤楼给孟浩然送行,现场不写诗相赠是不可想象的。李白不能说:“孟老师,您还没走呢,我还没看到您离去的帆影,写不出来诗,以后补上,以后补上。”
如果李白赋诗相送,按情理是应该在筵席之上、送别的那一刻之前。但是,诗中明明有“孤帆远影碧空尽”之语,写的分明是孟浩然的船渐渐消失在烟波浩渺的长江之上。这个该如何解释呢?
老夫认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是悬想、想象之语,而不是写实之语。而且,这个想象是合情合理的。
我们不能因为某一句所写景象,就断定李白这首诗是别后补写之作。
唐人送别诗中,想象送别后的情景是很常见的,比如,岑参《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尾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法振《送友人之上都》的尾联“湖头望入桃花去,一片春帆带雨飞”,都是浪漫而合理的想象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