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味精配料表(莲花味精凭零添加翻红)
“莲花味精是采用优质小麦为原料,配料没有写小麦是因为国家规定的,所有的味精都不这么写,但是我们家的味精就是小麦的提取物,配料表很干净,没有防腐剂。”



中国品牌莲花味精因为专家一句吃味精得癌,就彻底消失在了中国人的厨房里。尽管莲花味精极力宣传科普,尽管相关实验已经证实了味精并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世界卫生组织也公布了味精的摄入量无需限制,但是味精有毒论的谣言还是越传越广。
而最大的受益者鸡精的配料表40%的成分却是味精,而且还带有很多添加剂,被全面抛弃了的莲花味精的配料表却只有一个。

莲花味精配料表,配料干净到只有小麦了,不得不说当年的商战太刺激了。
味精和鸡精有啥区别?
1、原料不同。味精是以小麦、大豆等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鸡精主要由谷氨酸钠、食用盐、鸡肉、鸡骨粉或者其他浓缩抽取物为基本原料。
2、颜色不同。味精纯度较高,一般透明无色。鸡精由于成分更为复杂,通常呈不透明黄色或者淡黄色。
3、口感不同。味精的香气较淡,而鸡精有浓郁的香气;包含部分添加剂。

提起国货,你会想到什么?
20 年前,带着这个问题去问周围的人,你很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答案,便宜、山寨、同质化。
大商场里,占据黄金铺位的多数都是外国品牌,“Made in China”的贴牌洋货到处招摇撞骗,渗透进中国人的吃穿住行各个领域。国货市场上则是鱼目混杂,受信赖的国产品牌,少之又少。剩下为数不多的经典“老字号”,也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小心经营。
如今的这一代年轻人,恐怕很难想象这样的场景。
国货,90、00 后的消费群体再熟悉不过。去年天猫双 11 期间,360 个细分的行业冠军里,有超过 9 成都是国货品牌,其中 00 后的消费增速最快,达到 50%,90 后的人均消费则超过 6000 元。
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国潮、传统文化、新消费,还有中国制造。
新的时代,国货,正被重新定义。
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取得不错业绩的品牌,其深层次驱动因素:
1、需求层面:国内进入物质充裕时代,90-95后消费者成为主力,其消费行为呈现新的特征:对个性化需求上升的同时追求高性价比。
2、供给层面:中国制造及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和高效,尤其全链条和商业场景的数字化、C2M,品牌可以用制造、供给去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接近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和优质供给高效链接,产生了新的产品(个性化、低加价率)。
3、媒介与零售的变革:新崛起品牌普遍重社媒而不重传统媒体,重内容大于重媒介,抓住了社交电商的红利窗口的同时,DTC化进一步降低了销售和获客成本。
最后,国货崛起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条件:中国文化和审美的复兴。
我们看到,“工匠精神”在提了短暂一段时间后,在“直播带货”的喧嚣中又被人淡忘了;我们认为,长期来看,消费品品牌还是要靠产品说话,要突破短期增长,形成好的口碑和高复购率,产品是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