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常识

北京交大海滨学院几本(这种四年学费六万的民办三本,值得上吗?)

时间:2024-11-10 09:53:39  100人浏览 

最近几年,事情正在起变化。“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已成过去,现在只有“沧州交通学院”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工学院”的名字里,只剩下了“青岛工学院”……


三本还值得上吗?三本毕业生未来有钱前景吗?今天,就给大家独家定制一枚定心丸。


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各界一致认为:我们国家需要更多大学生。

为了尽可能调动一切资源创造教育机会,培养更多大学生,“独立学院”应运而生。

这种新生的高等教育机构,最初并不叫“独立学院”,它的学名是“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意思是政府出地,大学出人,民间出钱,一起建一所依托于公立大学、由社会出资支持的“学院”。

由于当时我国高校更多采用“校-系-教研室”的三级管理模式,因此单独成立的“学院”能够保持一定的辨识度,“XX大学XX学院”的命名方式,也能够直观地告诉大家“XX学院和XX大学牵手成功”。

在“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建设浪潮中,经济发达但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江苏和浙江最为积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20年更名为“浙大城市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浙江第一所“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到1999年末,浙江省20所本科院校里,有18所学校都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二级学院。

这些二级学院单独招生、单独收费,虽然学费高了点,但让更多的孩子有了上“本科”的机会——浙江省高考录取率由1998年的35%升至2000年的63%。但也由于是新建校,社会认可度不高,多数“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只能在高考录取的第三批次招生。这也是小杨妈妈口中“三本”的由来。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不仅解决了很多孩子上大学的问题,也缓解了许多高校的财务压力——因为有在本校“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兼课的机会,老师们对工资的抱怨少了一些。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对新应聘的老师要求也不高:硕士就行。直到现在,硕士毕业生也还是很多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主力。

到了2003年,全国已经有了360所“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在校生超过50万人,占当年在校本科生数量的8%。但由于缺乏政策规范,很多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缺少专任教师,毕业证发放不规范,教学质量难以管控等等。

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公有民办二级学院”转变为“独立学院”,并提出了包括校园设施、教学组织、招生、发证、财务、法人、申报审批在内的七个“独立”,以确保“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在“独立”之后能够行稳致远。经过一年的严格规范,到2004年7月,全国有215个“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经国家批准转设为“独立学院”。

2008年,教育部通过出台《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独立学院的要求。而教育部的严格要求也确实提升了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多数独立学院有了属于自己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区,专任教师越来越多,课程标准和教育部的要求逐渐接轨。

教育质量的提升带来的是公信力的改善,部分独立学院开始逐渐打破“三本”学校的刻板印象,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省份的高质量生源慕名而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2009年在河北省的文、理科录取平均分为513分和524分,达到甚至超过了当年河北省文、理科“二本”的录取分数线;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4年更名为“文华学院”)2011年在河南省的录取分数线与当年河南省“二本线”一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18年在浙江本省的录取平均分为588.2分,而当年浙江省的一本线也是588分。

随着中央与地方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公立大学的财务压力得到了根本性缓解:1999年全国高校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1.52万元,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增至3.77万元,本科院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更是达到了4.28万元。

手里的经费多了,公立大学自然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去。

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教学活动......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以管理费等方式取得或者变相取得办学收益”,从法律上严格限定了公立大学参与独立学院运营的方式。而为了进一步促进公立大学退出独立学院运营,教育部在2020年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各独立学院在当年底公布转设方案,若无法转为公办或民办则必须撤销。

公立大学创办独立学院的模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2008年的323所独立学院,到了2022年下半年,一共有169所完成了转设。

首先,在地方财政相对充裕的江苏、浙江,多数独立学院已交由地方政府成立公办高校。

然后,在民办教育传统深厚的广东,大部分独立学院已转为民办高校。

最后,在一些财政不太充足,社会办教育经验不足的地方,独立学院的转设工作依然在路上,但迟早要完成。

对于已经入学的学生来说,转设的影响并不大,绝大多数学校都采用了“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方式,大家毕业证上的校名还和以前一样。

但对于今后可能被独立学院转设的民办高校录取的同学来说,一个艰难的选择摆在了面前:如果毕业证上失去了“XX大学”的名头,每年动辄一万四五千的学费,还值得花么?

许唐扬,一向是用数据说话。

以山东省为例,截至2022年7月,全省共有70所本科院校,其中3所部属高校、42所是省属高校、25所民办高校(其中7所是独立学院或由独立学院转设的)。为了让“性价比”的对照更明显,考研神校作为嘉宾再次登场。

我们发现,民办高校毕业的本科生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高于考研神校的本科生,也高于硕士研究生。

在起始薪资上,民办高校本科毕业生和考研神校的本科毕业生差距并不大。所以在找工作这件事儿上,民办高校毕业生能拿到薪资其实还可以。虽然学费的性价比没有公办高校好,但也不至于完全没有性价比。

本科读民办高校的学生如果考上硕士研究生,在薪资上还会有一些涨幅,但与考研神校毕业生相比,薪资差距被拉大了。

再看看河北省的情况。河北共有8所独立学院完成了转设,其中5所转设为公办,3所转设为民办。

虽然从2021年开始,几所学校的办学性质都变为了民办高校,但独立学院转为民办本科高校的毕业生拿到的薪资略高于原有的民办本科高校毕业生。

如果能够考上研究生,转设为民办高校的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依然会比其他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薪资高一些。

划重点,不管是转设为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依然是本科毕业生,在求职薪资上和本地普通公办、民办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并没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请容许对所有的“小杨”说一句:就算你平时成绩不理想,或者高考发挥失常,最后只能在各种三本独立学院中做选择,也不必灰心丧气。三本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那个“名校爸爸”的加持。三本的教育质量与名校的差距是客观现实,但你的学习质量与名校生的差距就看主观能动性了。选个认真办教育的学校,选个长跑型专业,努力考上研究生,多关注一些行业信息,改变未来还是有很大希望的。人生不是只有一个起跑线,而且还有更多的补给站。

事在,人为。